一、物种论述
无花果是著名的水果,别称映日果、文仙果、奶浆果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、被子植物门、双子叶植物纲、荨麻目、桑科、榕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地区,成熟的果实可鲜食,也可加工成果酱、果脯、果汁、蜜饯、果粉等,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。
二、形态特征
无花果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,高3~10米,多分枝,全株具乳汁;树皮灰褐色,小枝直立;叶互生,厚纸质,广卵圆形,通常3~5裂,小裂片卵形,边缘具不规则钝齿;托叶卵状披针形,红色;雌雄异株,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榕果内壁,雄花生内壁口部,瘿花花柱侧生,雌花花被与雄花同;榕果单生叶腋,梨形;花、果期6~10月。
三、分布范围
无花果的原产地一说是土耳其的卡里亚,一说是阿拉伯南部,后传入叙利亚、高加索及土耳其等地,再后由希腊人与福安尼克亚人于公元前14世纪前后引入地中海沿岸各地,传入中国大约是在汉代,最早在新疆各地栽培,至唐代由新疆经丝绸之路传入甘肃、陕西等地,到宋代岭南地区已广泛栽培。
四、生长习性
1、温度:无花果喜温暖,不耐严寒,最适温度20~30℃,温度低于-12℃时植株受冻害。
2、湿度:无花果喜湿润,耐旱,不耐涝,在年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地区均能正常生长。
3、土壤:无花果喜肥沃,耐瘠薄,以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土壤为宜。
4、光照:无花果喜阳光,不耐阴,光照充足时生长健壮,长期在荫庇的环境下结果不良。
五、代表品种
1、波姬红:波姬红是1999年春通过山东省林科院从美国引进的品种,大型果,果色鲜艳,成熟果长卵圆形,紫红色,单果重60~90克,最大可达110克,果熟期7月下旬至10月中下旬。
2、日本紫果:日本紫果是1997年从日本福岛地区引进的品种,果实扁卵圆形,平均单果重58克,成熟果深紫色,果皮具白色果粉,果颈不明显,果柄短,果肉鲜红色,汁多、味甘甜。
3、新疆早黄:新疆早黄是常见的栽培品种,果实大,扁圆形,平均单果重53克,成熟果黄色,有白色椭圆形果点,果肉淡黄色,肉质柔软,夏果7月中旬成熟,秋果8月中旬开始成熟。
4、金傲芬:金傲芬是夏、秋果兼用品种,以秋果为主,果实个大,卵圆形,果颈明显,果目微开,成熟果金黄色,单果重70~110克,最大可达160克,果肉淡黄色,汁多、味甘甜。
5、布兰瑞克:布兰瑞克是常见的栽培品种,果实长卵圆形,果柄短,单果重60~80克,果肉红褐色,夏果7月下旬成熟,产量占全年产量20%,秋果在8月中旬至10月,占全年产量80%。
六、繁殖方法
1、扦插:无花果可以扦插繁殖,多在清明节前后和夏季进行,插穗选择两年生、健壮且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枝条,将枝条截成40厘米的段,经消毒后斜插于营养土中,地上部分留出1/3,浇水保持土壤湿润,约一个月生根。
2、压条:无花果可以压条繁殖,多在6~7月进行,从生长健壮、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母株上选择一年生枝条,将枝条压入土壤中,待枝条生根后从母株上截下另行植株,若母株较高大不能压入土中,也可采用空中压条法。
3、分株:无花果可以分株繁殖,多种春季和夏季进行,选择生长健壮、无病虫害且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植株作母株,刨出根部泥土,将萌发的小根苗连同部分根切割下来,用消毒液消毒后即可另行栽植(母株根部也要消毒)。
七、种植技术
1、选地:无花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,在灰壤土、多石灰的砂质土、潮湿的酸性红壤、冲积性粘壤土等上都能正常生长,宜选择在地势较高、排水良好、生长茅草的坡地、滩涂上建园。
2、定植:无花果宜在晚春或雨后定植,成活率98%以上,否则成活率低(90%以下),林地最好机耕全垦或带垦后挖穴,每穴施2.5千克磷肥、25~30千克腐熟厩肥,回细土混匀后种植。
3、密度:无花果在亚热带和温带沿海地区多长成大乔木,株距以5~8米为宜,矮化品种株行距缩小到2×3米,每亩栽111株,盐碱地可挖穴栽植,栽植距离2~4米,每亩栽50~100株。
4、施肥:无花果一般1年施肥3次,第1次施肥在冬季结合深翻土壤和清园时进行,第2次施肥于夏果(7月成熟)开花后幼果期间进行,第3次施肥在秋果(9~10月开花后)幼果期间进行。
5、浇水:无花果对湿度比较敏感,不能大旱和大涝,灌水时期应在发芽至开花期、新梢生长和幼果膨大期、迅速膨大期、采果后及休眠期,并视情况适当浇水,雨季要做好排水工作。
6、修剪:无花果每年都要修剪,一般分2次进行,冬(1~3月)、夏(6~9月)各1次,目的是缩小树幅、矮化植株、整理树形,冬季修剪要人工强制落叶,以促使花芽分化且使生长整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