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茸菌:又名猴葵、鹿角菜,属担子菌纲齿菌科黄丛枝珊瑚菌种,以其色黄、形似鹿茸而得名,是伏牛山地区独有的名优土特产,主要产地为河南的“西峡”县。鹿茸菌是一种珍贵的药用真菌,具有多种保健功效。在工厂化栽培中,鹿茸菇的菌丝比其他成熟品种生长缓慢,活性相对较弱,因此其培养初期和促生时期的管理尤为关键。
一、原料配比
原材料:
主要包含木屑、麸皮、米糠、玉米芯、棉籽壳、大豆皮、豆渣、秸秆和豆粕等。
几个主要原材料的质量要求:
(1)木屑:选择杨树木屑,不能混有其他树种,无树皮,碎屑粒度约3毫米,不得超过5毫米。使用前要无任何腐臭或发霉味道。
(2)米糠:颜色应淡黄,捏成团不发热、不结块也无霉变,入口容易溶解,不含杂质。糖分约为12-15%,尝起来微甜。
(3)玉米芯:以白色为主,大粒不超过5%(8毫米筛选),无发热、结块或霉变现象。
(4)棉籽壳:不发热、不结块、无霉变,棉絮与棉壳比例1:1,含水量不超过15%。
配方:
(1)木屑30%、玉米芯25%、棉籽壳7%、麸皮25%、米糠3%、大豆皮5%、增产剂5% 、过磷酸钙0.5%。
(2)木屑35%、玉米芯20%、麸皮15%、米糠18%、甜菜渣5%、大豆皮5%、腐殖酸0.5%、贝壳粉2%。
二、配料与装袋
配料过程:
原料混合搅拌,先干燥搅拌20至30分钟,再加入水湿搅1小时。使材料湿度控制在67%-69%,Ph值调至7左右(确保灭菌后的Ph值在6以上)。
装袋标准:
以距袋口向下5毫米处为高度指南,使用折径为17cm的聚乙烯塑料袋,每袋装干料0.9斤。
三、灭菌与出炉
高压蒸汽灭菌:
灭菌流程是升温至100℃维持60分钟,115℃保温20分钟,至122℃保温70分钟,压力维持在0.013兆帕。
出柜注意:
灭菌结束后,在出柜前需对通道及冷却室全面消毒。等柜内压力降至零后打开柜门。出柜应保证柜内温度高于80℃。在出柜后1至1.5小时内,对冷却室进行再次消毒。
四、接种与菌种
菌种准备:
(1)试管种先进行一次试管转移。
(2)摇瓶为水1000毫升、豆粕粉3.3克、白糖20克、硫酸镁0.67克、磷酸二氢钾0.67克。
(3)发酵罐为500升容量,放入酵母菌膏1.5kg、玉米粉1.5kg、豆粕1.5kg、麦芽糖5kg、硫酸镁250g、磷酸二氢钾500g。
接种操作:
(1)每个培养袋接种35-40毫升菌种。根据发酵罐内菌种浓度来确定接种量,浓度稀时可适当增加。
(2)确保接种时培养袋内温度与发酵罐内菌种温度接近,避免因温差影响菌丝恢复。
五、培养菌丝50-60
转入培养室前准备:
(1)当天对空房间消毒(提前2小时)。
(2)提前把房间温度调到23-25℃。
(3)转入后,若房间温度不够则不加温,防止杂菌生长。
(4)培养期间除必要消毒外,保持室内干爽。
(5)培养第5天时对房间进行消毒,防止杂菌增多,因菌丝此时已经开始发展。
菌丝培养:
24小时菌丝恢复,48小时80%以上封面,72小时完全封面。
(1)温度维持在23℃,袋肩不超过25℃。
(2)1-5天,自然通风,后5天通风适度,二氧化碳低于3000ppm。
(3)湿度管理以自然为主,地面可适度洒水调节。
发热期管理:
(1)袋肩温度不超过25℃。
(2)使用翻堆和风扇循环等方式防止局部过热。
(3)湿度保持70%-80%,人工补湿时机要精准。
(4)二氧化碳保持2000ppm以下。
成熟期:
菌丝满袋后继续培养10天左右。
(1)温度不超过25℃。
(2)湿度保持80%-90%。
(3)二氧化碳保持2000ppm以下。
注意:培养期内二氧化碳控制在1500ppm,湿度不低于60%,保证菌品质,以期出好菇。
六、搅拌菌
1. 移除表层1cm老化菌丝,这部分可是养菌过程中最易失水的。
2. 清洗菌面但不补水,目的是防止污染。
3. 搅拌后进入出菇室,进行湿度、风扇和温度等设备的调节。
七、出菇管理
菌丝化及出芽阶段:
(1)温度:初始4天设置16-18℃,后续逐日降低0.5-1℃。
(2)湿度:首4天保持饱和,后续保持95-100%。
(3)通风:开始6天二氧化碳维持2000ppm以下,后续减至1000ppm左右。
(4)光照:开始3-4天光照6小时,强度500-800lux,继而增强至10000lux。
控制阶段:
(1)温度:13-14天室温保持17℃以下,15天调至17-18℃。
(2)湿度:维持在98%左右,15天达到饱和。
(3)通风:二氧化碳保持2000ppm以下。
(4)光照:每两小时照光5分钟,强度30-150lux,15天不照光
出菇阶段:
(1)温度:保持在17℃左右。
(2)湿度:保持在95-98%。
(3)通风:二氧化碳约2500ppm。
(4)光照:每两小时照光5-10分钟,光强约200lux。
采收阶段:
根据出菇情况调节环境因子,采收前两天停止补湿以防滞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