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种论述
野三七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,学名屏边三七,别称土三七、竹节七、白三七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、被子植物门、双子叶植物纲、伞形目、五加科、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主产于云南东南部,根可入药,味微苦、甘,性温,归肝、胃经,具有散瘀止血、消肿定痛等功效。
二、形态特征
野三七是多年生草本植物,高40~60厘米;根茎匍匐,节间极短,具凹陷茎痕;肉质根块状,纺锤形;掌状复叶,常3枚轮生茎顶;小叶5,稀为7,膜质,羽状分裂,中部的较大,两侧的较小;伞形花序单生枝顶,具50~80花;花小,淡绿色;花瓣5,卵形或长椭圆形;浆果近球形或肾状形,熟后红色;种子近球形,白色;花期5~6月,果期7~8月。
三、分布范围
野三七主产于云南东南部,越南北部也有分布,分布区域和姜状三七相似,但更狭窄,常散生于海拔1100~1700米潮湿凉爽的山谷阔叶林下,已列入《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》。
四、生长习性
1、温度:野三七喜温暖,既怕冷,又怕热,生长适温15~25℃,温度低于0℃时受冻害。
2、水分:野三七喜湿润,怕干旱,也怕涝,最适空气湿度70~80%、土壤湿度60~65%。
3、土壤:野三七喜肥沃,以土质疏松、排水良好且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宜。
4、光照:野三七喜阴凉,在散射较弱的光照下生长良好,强光直射很容易枯萎、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