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种论述
野艾蒿是常见的一种艾蒿,别称白蒿、艾草、野艾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、被子植物门、双子叶植物纲、桔梗目、菊科、蒿属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物,我国除极干旱和高寒地区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,全草可入药,有温经、去湿、散寒、止血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安胎等功效。
二、形态特征
野艾蒿有浓烈的香气,主根明显,茎单生或少数,有明显纵棱,褐色或灰黄褐色,基部稍木质化,上部草质;叶厚纸质,上面被灰白色短柔毛,基生叶具长柄,茎下部叶近圆形或宽卵形,中部叶卵形、三角状卵形或近菱形,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半裂、浅裂或深裂;头状花序椭圆形,无梗或近无梗,花冠紫色;瘦果长卵形或长圆形;花果期7~10月。
三、分布范围
野艾蒿分布极为广泛,我国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分布,国外主要分布在蒙古、朝鲜、俄罗斯远东地区、日本等地,多野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的荒地、路旁河边及山坡。
四、生长习性
1、温度:野艾蒿喜温暖,最适生长温度24~30℃,温度高于30℃时茎杆易老化、抽枝,温度低于-3℃时当年生宿根生长受限。
2、湿度:野艾蒿喜湿润的气候,较耐旱,不耐水湿,在年降雨量在800~1500毫米以上且降水时间分布均匀的地区生长良好。
3、土壤:野艾蒿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深厚、透气性好且富含有机质的中性土为佳,肥沃、松润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及黏壤也可。
4、光照:野艾蒿喜光照充足的环境,光照充足时植株生长茂密,长期在荫蔽环境下植株生长不良,高温季节忌长时间暴晒。
五、经济价值
1、药用:野艾蒿全草入药,味苦、辛,性温,归脾、肝、肾经,有温经、去湿、散寒、止血、消炎、平喘、止咳、安胎、抗过敏等作用。
2、经济:野艾蒿晒干捣碎可制成“艾绒”,“艾绒”可制艾条供艾灸用,又可作“印泥”的原料,全草可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杀虫药。
3、食用:野艾蒿的嫩芽及幼苗可作菜蔬,富含维生素、矿物质等营养物质,经常食用可以理气血、逐寒湿、温经止血并能提高免疫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