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物种论述
石吊兰是传统的中药材,别称黑乌骨、石豇豆、石泽兰等,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、被子植物门、双子叶植物纲、管状花目、苦苣苔科、吊石苣苔属常绿附生半灌木,全草可入药,味苦、辛,性平,归肝、肺经,具有祛风除湿、化痰止咳、通经活络等功效。
二、形态特征
石吊兰是常绿附生半灌木,有匍匐茎,不分枝或少分枝;叶对生或3~5叶轮生,具短柄或近无柄;叶片革质,线形、线状披针形、狭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;花序腋生,有花1~4朵,苞片小;花萼5深裂,裂片三角状条形;花冠白色至淡红色,常带紫色,管状,中部以上膨大;蒴果线形;种子纺锤形;花期7~10月,果期9~11月。
三、分布范围
石吊兰广泛分布于华东、华中、华南、西南等地,江苏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等地均有分布,常野生于海拔300~2000米的丘陵、山地林中、阴处石岩上或树上。
四、生长习性
1、温度:石吊兰喜温暖,耐寒,最适温度15~25℃,越冬最低温度要求-8℃以上。
2、水分:石吊兰喜湿润,不怕水涝,在年降雨量800~1500毫米的地区生长良好。
3、土壤:石吊兰喜肥沃,最喜土质疏松、土层深厚且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砂壤土。
4、光照:石吊兰喜光照,耐半阴,生长期需充足的光照,长期过于荫蔽生长不良。